清明踏青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


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基本主题,此外还有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植树、拔河等众多户外游乐活动,以及吃子推燕、醴酪、青团等食俗 [93]。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 清明节兼具节气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踏青习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2008年,清明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放假一天,加上周末调休,则放3天假。


  • 时间
    2025-03-31
  • 阅读量
    23
  • 分享